|
|
|
沃野田畴换新颜—霍邱县曹庙镇元圩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侧记隆冬时节,走进安徽霍邱县曹庙镇元圩村,放眼望去,只见绿油油的小麦和油菜长势喜人,田间机耕道路平坦笔直,灌溉渠中流水欢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呈现出一派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 “我们村有耕地面积约10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畅通了灌溉渠道,田间生产路硬底化,农民旱涝不愁,耕作机械也有了用武之地。今年秋种面积增加了40%。”该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惠家红指着面前一望无际的小麦和油菜兴高采烈地说,明年午季丰收在望啊! 据费家红介绍,为了推进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起初并未获得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许多村民担忧,多年来的耕作习惯会被打破,问题和疑虑,如同一层薄雾笼罩在这个村。 为打消顾虑,村支两委一班人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入户走访,征集意见,并召开20个村民小组讨论会。耐心倾听每一位村民的心声,悉心解答他们的疑惑。用朴实的语言,清晰的数据,真实的案例,讲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提升土地利用率、改善耕作条件、增加村民收入等方面的深远意义,确保每位村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思路一改天地宽。今年以来,元圩村把粮食生产作为全村农业生产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建成高标准农田7000亩。同时,在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早在2020就整治了土地2000亩,开发了蔬果种植1000亩,着力推广绿色生态种植、先进农业机械应用、土壤改良、病虫害统防统治、新品种和良种繁育等技术,创新“高标准农田+科技推广”的运作模式,着力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既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又铸牢了粮食安全屏障,让820户3585个村民受益,为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闯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走进位于该村冯命国粮食种植家庭农场,1000多亩小麦和油菜正在冬日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农场负责人冯命国说,这几年,村里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托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耕作便利,他流转了元圩村10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油菜和水稻,农场采用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良种化种植方式,保水、保肥。目前,农场流转的田地土壤肥沃,有效提升了耕地产量,每亩田地可年增收约230公斤,亩均年增收800多元。 元圩村依托沣东干渠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渠通路达,土地肥沃,万顷良田,大大提升了全村群众粮食种植的积极性。近年来,元圩以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龙头,依托建成后的7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小麦、油菜种植技术,目前已种植了6000多亩优质小麦和油菜,小麦、油菜等农产品的品牌质量不断提升。“‘这些优质品种产量高、品质好,今年种植的500亩小麦已经有客商来订购了,如果不出意料,明年收入20万元十拿九稳。”该村种粮大户花宝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同样受益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霍邱县元圩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国兵指着他流转的几百多亩土地,津津有味的说,自从落实科技推广措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后,一系列绿色种植技术在他的合作社种植基地推广,让他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大为改观。农作物产量增加了近10%。 “过去闲田多、撂荒多,高标准农田建设好了,今年秋种,在小麦、油菜种足种满的同时,还引导农民积极用好优质品种资源。”该村民兵营长罗会东介绍说:“我们与省、市、县农业科研单位密切合作,着力开展小麦、油菜和水稻等高产栽培试验,强化种业联盟资源共享,协同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新成果转化等,有效破解了种苗瓶颈,助推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元圩村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乡村振兴的沃野焕发出一片蓬勃的生机。(图文:张正武 皖西日报记者:徐有亭 责编:韩同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