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河南南阳宛城区:“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 因村施策赋能乡村振兴“现在就守着这10多亩的蔬菜地,天天琢磨咋儿样能种出花样儿增产增收,干点儿自己想干的事,俺这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呀!”冬日时节,走进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王堂村的一处蔬菜大棚里,今年61岁的农民周玉山正在采摘着成熟的莴笋,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让农民增收致富是关键。近年来,南阳市宛城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通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起来,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特色农产品驶入“快车道”。 在宛城区溧河乡,当地利用近郊的区位优势,在原有部分农户种植蔬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自2020年以来,先后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88万元,流转土地300余亩,建设蔬菜大棚200余个,增加村集体收入共计40万元,生产旺季带动辖区群众就业100余人。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当地增派农技人员分片深入田间地头、蔬菜大棚、果园等地,围绕田间管理、蔬菜种植、果树修剪等农业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在周玉山的蔬菜大棚里,一垄垄紫背菜、塔菜、芥蓝、茴香等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周玉山说,他根据蔬菜的长势特点,充分利用空间,将两种或多种蔬菜套种,既互不影响,还能提高产量。 在竹园庄村,100个蔬菜大棚已成规模,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奶白菜、芹菜、豆角、香菜和茼蒿等新鲜蔬菜。“仅竹园庄村就建设蔬菜大棚100个,每亩地农户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金800元,生产旺季可带动辖区60人就业。”溧河乡副乡长张绍辉介绍,在竹园庄村,根据种植种类和市场价格的不同,每个大棚每年可实现1万元以上收益。 产业旺,乡村兴。抓住产业兴旺就是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眼下,走进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关帝庙村的千亩供港蔬菜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菜农们在菜地里紧张有序地采收着广东菜心。 在关帝庙村,当地通过“支部+农户+公司”模式,由村党支部流转土地1200余亩,引进蔬菜种植企业,统一平整土地、铺设灌溉管网,建设供港绿色蔬菜基地,以种植广东菜心、芥蓝为主,涵盖苔菜、豆苗等品种,年产4000吨以上,年产值3000多万元。用工高峰期,每天有500多名周边群众到此务工,帮助群众实现“四季有事做、全年有效益”,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发展的致富路。 “采摘后1小时内迅速入库,经过保鲜、运输、最终到消费者手中,蔬菜仍能保持原有的色泽、新鲜度,这离不开冷库的冷链环节。”瓦店镇人大代表、关帝庙村党支部书记张生苗介绍,去年以来,该村建成投用400平方米的冷库一座,形成了集蔬菜种植、冷藏加工、冷链储运、包装配套为一体的蔬菜产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 近年来,宛城区先后建立了瓦店精细菜生产、黄台岗蛋鸡、汉冢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基地,“界中米醋”“吉祥结粮油”“宛禾麻酱米线”“三好牌”鸡蛋等一批农产品形成品牌并获得市场青睐。下一步,宛城区将继续把“五星”支部创建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以绿色有机为方向,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发展建设露地蔬菜基地、温室大棚蔬菜基地、特色瓜菜基地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郑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