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阳市宛城区:“丰景”成为乡村振兴最美底色金秋九月,硕果盈枝。 宛城大地千里沃野上,金灿灿的玉米颗粒饱满,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丰收的底色沁人心脾,辛勤劳作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在通往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南阳市宛城区再次迎来最美的“丰景”。 “柿子丰收了!这柿子又大又甜,销路很好!”在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经过精心的打理照料,项新章家的50亩柿子已经开始采摘销售,沉甸甸的柿子挂满枝头,如同灯笼在风中摇曳。“地里早就通上了水电,柿子的品种也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如今做农业,致富的底气越来越足!” 宛城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东部,耕地面积69.7万亩,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市区)之一。 宛城区农业专家、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天海介绍,2022年,宛城区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65公斤,较2021年增幅12%,总产达到3.22亿公斤,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秋粮总产量预计达22.107万吨,较上年度预计增产1.1万吨,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连年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广大种粮人的努力和奋斗, 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以及坚实的政策保障。 9月23日,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宛城区汉冢乡卢园丰收节活动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飞扬,丰收的赞歌嘹亮唱响,村民一大早就汇聚在会场中,感受丰收带来的欢乐。 换上干净的白衬衫,身披彩带,种粮大户高新洋走上舞台,接受宛城区“十佳种植养殖先进个人”表彰,内心满是激动。“农场今年的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新高,亩产突破了1400斤,明年还要扩大种植面积,种出高品质小麦,回报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今年52岁的高新洋1996年投身农业,后来创办家庭农场,主要以种植粮食、油料作物为主,其中小麦种植1100亩。依托便利的农业条件以及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高新洋家庭农场采用了优质小麦品种和保护性耕种技术,实行农机农艺结合,为粮食连年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在自己受益的同时,高新洋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对贫困群众优先免费收、种,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好评。农场也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家庭农场”、“全国农技推广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这些年,依托宛城区不断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林成行的农业生产格局已经形成,在他和乡亲们眼中,种地再也不是“苦差事”,农业耕种形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农机直接开进地,水电机井到地头,打的粮食直接有人收。”高新洋说,如今的家家户户已经找不到传统的农具,镰刀割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早已成为记忆。
群众要增收,农业要发展,除了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同样关键。 在南阳市宛城区,当地金融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大区做文章,持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积极实施户贷户用、粮食购销特色产业、整村推进等普惠项目,在金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舞台上大显身手,用“金融活水”助力全区“三农”事业蓬勃发展。 “这笔贷款到的真是及时!”日前,宛城区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先生,在南阳市农业银行宛城支行客户经理的指导下,成功申请到了30万元的惠农贷款。“农业运营周期长,需要有充足资金作保障。有了这笔资金,我们的后顾之忧解决了,秋粮收购的计划可以顺利开展。” “我们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与‘数字乡村’‘信用乡村’行动有机结合,支持了一大批农业经营户发展生产、经营致富,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南阳市农业银行宛城支行副行长康恩铭介绍,近年来,银行在灵活运用抵押、保证等增信方法的基础上,准许客户申请最高额度不超过30万元的信用方式惠农贷款。2022年以来,已为300余位农户完成信息建档,新增贷款投放3500万元,有效助力全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粮食增收增产的背后,不仅有各级党委、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广大农民朋友和农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当地将继续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把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好、拓展好,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做好三农工作,需要坚决守牢粮食安全,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以有力举措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宛城区委书记袁钢表示,当地将继续总结丰收经验,弘扬奋斗精神,进一步帮助全区农民朋友用勤劳实现丰收,以丰收铸就幸福生活,让每一年都是丰收年。(邢有军 吴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