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

人员查询

|
|
ZHONG  GUANG  SHI  WANG
文章
  • 文章
搜索
中广视网
更多
  • 情系桑榆  温情慰问--湖北交投鄂西北运

    情系桑榆 温情慰问--湖北交投鄂西北运

    “奶奶,我们来看你啦!”刚迈进房县军店镇小峪村方奶奶家的大门,湖北交投鄂西北运营公司第五党总支的“小水滴”志愿者们齐声说道。老人看着我们的到来心情特别开心,脸上

  • 北新路桥集团北新融建公司双钱一标项目组织

    北新路桥集团北新融建公司双钱一标项目组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为进一步推进项目廉洁文化建设,丰富廉洁教育形式,提升项目职工的幸福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9月12日,北新路桥集团北新融建公司

  • 宛城区汉冶街道:开展全国“质量月”诚信教

    宛城区汉冶街道:开展全国“质量月”诚信教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产品质量的认识意识,促进全社会对质量的重视和追求。近日,汉冶街道北关社区召集辖区居民、门店商户、企业单位开展:全国“质量月”诚信教育活动宣讲活

  •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街道:多举措开展国家网络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街道:多举措开展国家网络

    2024年9月9日至9月15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进一步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网络安全常识、增强居民网络安全意识,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南阳市宛城

  •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南阳市宛城区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南阳市宛城区

    9月9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南阳市宛城区活动正式启动,同时举办全区网络安全专题培训,深入宣传国家网络安全有

  • 宛城区汉冶街道: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 筑

    宛城区汉冶街道: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 筑

    近日,汉冶街道综合执法中队联合区燃气专班等相关单位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强力推进“瓶改管”、“瓶改电”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排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按照“全覆

  • 宛城区汉冶街道:优质服务送上门 营商、助

    宛城区汉冶街道:优质服务送上门 营商、助

    2024 年 9 月,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汉冶街道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万人助万企宣传活动,针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加快电商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电商蓬勃发

  • 南阳市宛城区:“智慧城管”显情怀

    南阳市宛城区:“智慧城管”显情怀

    几分钟前的垃圾外溢,转眼已经打扫干净;下午发现的下水井盖破损,当天就被更换了……如此快速的反应,得益于河南省南阳市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建立起的“智慧城管”平台,它可

  • 南阳市宛城区:“三举措”助力学子“圆梦大

    南阳市宛城区:“三举措”助力学子“圆梦大

    “感谢政府对我学业上的帮助,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学习,回报社会。”近日,家住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里堡街道白河社区的受助学生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向街道社区

  • 南阳市宛城区:优化服务暖人心 高效办税促

    南阳市宛城区:优化服务暖人心 高效办税促

    近日,为感谢税务人员高效贴心服务,河南佰斯特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将一面印有“服务周到暖人心高效快捷促发展”的锦旗送到南阳市宛城区税务局工作人员手中。据了解,河南

详细内容

依托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为人处世的丰富哲理,对和谐校园建设、指导师生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提升师生个人素养起到积极作用。

    一、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两千多年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然而近百年来,我们过分地甚至只看到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消极的一面,一味地否定其积极的作用。道德的缺失以至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不孝不悌者有之、不仁不义者有之、不谦不让者有之、不诚不信者更有之。一句话,传统美德在不少人身上已丧失殆尽!

    古人说:“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抑制道德滑坡,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只能靠教育。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1948年在清华大学做过一个演讲,题目叫《半个人的时代》,他提倡教育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谨防培养“只有技术没有人文思想的空心人”。他的观点至今让人振聋发聩。怎么与人和谐相处,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怎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职业道德、社会伦理、人生底线,这些又在哪里快速生长?归根到底,传统教育特别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必须成为中国人的“必修课”。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学校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召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文化流传的结晶,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已经成了溶于中华民族骨髓中的营养物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百姓的生活,与青年学生没有隔阅感。学生从小在这个环境中成长,即使是青春叛逆期,对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接受和认可的。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会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加亲切,更加得心应手。

    2003年温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贵品。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维系和调节作用。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1.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逐步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知、接受。中国的语言文字被世界各地人学习,许多历史文学作品在世界各国也颇受欢迎。博大精深的中国儒家思想对东亚的日本、南亚的新加坡甚至欧洲都有很大影响。在中国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圣贤先哲的至理名言、诗词歌赋、感人事迹比比皆是,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乃至树立远大理想的最好的素材。如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这些先辈的感人事迹及其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不朽的精神、坚定的信念、非凡的骨气,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闪闪发光。通过对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讲解和对这些可赞可叹的警句的分析,启发教育学生,有利于树立献身祖国、献身人民的远大理想。利用传统文化教育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政治工作,必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2.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锐意拼搏、顽强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孟子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他深刻地告诉人们:完成重任、实现理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经过艰苦地磨炼方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地。旬子在《劝学》中告诚我们,成功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凡此种种史实、名言、佳句,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可以说不胜枚举。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言哲理的警示作用是巨大的,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和活动中,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讲解这些传统文化中的鲜活内容,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品质、意志和不断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3.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伦理道德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道义对人生的重要性,把道德、道义作为人生的基础。传统伦理道德首先讲的是“仁爱”,也就是说做人首先要仁慈,有爱心。爱父母、爱兄弟姊妹、爱老师、爱同学同事、爱集体,最后升华为爱自己的祖国。近年来,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单纯重视自己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过分强调功利,而忽视人格的养成。学生的个体意识日趋增强,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逐步削弱,人际关系趋于冷漠。一个缺乏爱心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爱。一个不爱自己父母,不懂得感恩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因此,在学习传统文化中,仁人、志土的高尚人格,对于净化学生的灵魂具有不可替代的感召力量。此外,利用古代的文学典籍进行思想教育,其陶治情操的作用又不同于一般的思想道德理论的直接灌输。文学作品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人格魅力,能够潜入读者的心灵深处,对他们的人格产生柔陶作用,使人格品质得以提升。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等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让学生懂得人人需要他人的帮助,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利益,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珍借友谊、团结互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所以,学校如何创设传统文化教育的浓郁氛围,使小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工作。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第一,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文化教育,现在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加强青少年品德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第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1.营造浓郁氛围,让经典育人“润物细无声”

    高尚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塑造,具有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的教育功能。学校要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我们将“明礼、勤奋、活泼、进取”八个大字镌刻于外墙,点染出学校校园文化 的主旨,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学习园地中,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让我们在为孩子的才智竖起大拇指的同时,真切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

    2.躬身教育实践,让经典育人“潜移默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小、记忆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与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对话,学习先哲的风范,习得圣贤的智慧,就会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存入心中,奠定自己一生融入社会、生活幸福、事业大成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播下希望的种子。要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让传统文化走进教师的心田。学校注重引领教师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做传承传统文化的引路人。开展教师“读书工程”,传统文化书籍是必读书目。寒暑假要求教师至少读一本传统文化书籍,并写出心得,开学后组织交流,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扎下根。其次,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通过诵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孩子们感受了汉语言的魅力,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爱好;通过重温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了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3.开展实践活动,让经典育人“无处不在”

    学校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召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例研讨会。学校以“让传统引领时尚,让经典铸就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内容主要包括:玩转传统游戏,体验民族情趣;诵读千古美文,争做谦谦君子;秉承民族艺术,领略传统技艺;亲历传统节日,追寻文化之魂;走近历史名人,弘扬中华美德;采撷文化元素,创建班级特色。

    4.与养成教育结合,让经典育人“生根开花”

    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在家感父母养育之恩,在校感教师教育之恩,得到表扬感激励奋进之恩,受到批评感鞭策进步之恩……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如,学习品德与生活课关心父母等内容时,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有关孝的内容穿插其中,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座”等等。经典的活学活用,使经典从古代来到了今天,走到了学生的身边,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变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之中。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必须从小学教育入手,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三门峡市湖滨区会兴街道王官小学曹伟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在线留言
人员查询
中广视网版权所有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投稿邮箱zgszxwz@126.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1159号
|
|
|
|
|
|
|
|
|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600267267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