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大别山文化基因,谱写新时代艺术华章——“筑梦新时代 诗吟大别山”全国诗书画大赛颁奖典礼圆满举办
(导语)参加颁奖热情高,弘扬文化颇自豪。5月6日—5月8日,“梦筑新时代 诗吟大别山”全国诗书画大赛颁奖典礼在安徽省六安市紫荆花怡养小镇圆满举办。诗书画获奖者、国家省市领导和企业代表280余人参加活动。大会由总装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江海大校和六安市电视台毛瑞主任精彩主持。 此次活动由创作笔会、颁奖典礼仪式、歌舞晚会、获奖作品展开幕、大别山红色文化研讨会等子项目构成。
在5月6日下午的创作笔会上,诗书画获奖者以文会友,在小镇多功厅,用书画传情。一幅幅书画作品在艺术家们的笔下,极富意蕴和意境。字体或遒劲有力,或笔走龙蛇;画作或抽象立体,或独特文雅。“家和万事兴”、“天道酬勤”、“海纳百川”等书画作品,表达出艺术家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传的弘扬和博大胸襟的希冀之情。在欢迎晚宴上,大赛发起人、组委会、评委会主任何怀玉热情洋溢的欢迎讲话,关民作词的《大别山之歌》演唱、黄梅选段,口琴独奏等节目,把歌舞晚会推向高潮。
5月7日上午的颁奖典礼在独具大别山文化特色花的鼓灯表演中拉开帷幕。中共六安市市委书记叶露中出席颁奖典礼,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齐续春、辽宁省原省长洪虎、防空兵学院政委张训彩少将、中联国兴书画院执行院长徐磊、安徽省政协原付主席赵培根、陕西省边防总队政委黄亚军大校、合肥市政协原主席周富如、安徽省文联原主席、现书协主席吴雪、合肥市委原副书记董昭礼、六安市委秘书长汪宏军、安徽省书协副主席陈建国、大赛组委会主任何怀玉、大赛总指挥兼秘书长周和贵、执行主任周鉴明、常务副主任田淮民、张景迎、陈平保、闵永合、何璧;副主任李生杰、杨善普、陈文广、黄银霞、单浩东、李新等领导干部,艺术家和企业家参加了活动。
安徽省六安市紫荊花怡养小镇党委书记、总经理田秉昌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叶露中书记致辞并宣布“颁奖典礼”开始。致辞中,叶露中介绍了六安的革命精神、历史人文,展示了六安的发展建设成就,鼓励老区人民赶超发展,绿色振兴。“筑梦新时代,诗吟大别山”首届全国诗书画大赛总指挥兼秘书长周和贵作大赛筹备活动报告,周总指挥指出,首先,成功举办“三会”,为大赛夯实基础:一是新闻发布会,二是12次筹备会,三是初复终评审会。其次,深感多方关怀,健康稳步推进。三是取得骄人成绩,功归多方拼搏;大赛组委會执行主任受组委会委托,宣读诗书画获奖名单。颁奖典礼活动,到场嘉宾分别为获得特等奖、荣誉金奖、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和奖牌;仪式结束会后,进行了合影留念。
下午3时,获奖作品展在紫荆花小镇长淮堂举办,齐续春、洪虎等出席开展仪式。参展作品凝聚着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心血,体现着艺术家们对文艺作品的热爱和坚守。
随后,召开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研讨会”。研讨会周和贵总指挥、何怀玉主任主持,到会专家。艺术家40人。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学者、艺术家们就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进行了积极主动地畅谈。同时,就联动周边省市参与,发展多彩人文艺术,为青年朋友们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建议。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中联国兴书画院进行指导,诗与远方文化艺术委员会、河南省洛阳市皖洛经济促进会主办,安徽六安紫荆花怡养了小镇承办,外交部老外交官诗社、文旅部老干部诗社、六安市书协、六安市美协、安徽无名幽兰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洛阳九鼎酒业有限公司、洛阳市凤泉洒博酒业有限公司等协办。参加大赛有参加大赛有21600人,收到参赛作品如下;诗词13655首、书法5305幅、绘画3316幅。共有300余人获奖,4名特殊贡献奖(周和贵、程祖祥、周鉴明、何怀玉);8名贡献奖,36名荣誊金奖;8名特等奖;16名一等奖;24名二等奖;104名三等奖。其中4名特殊贡献奖周鉴明、周和贵、程祖祥/何怀玉);8名贡献奖,36名荣誊金奖;8名特等奖;16名一等奖;24名二等奖;96名三等奖,优秀奖128。参赛者来自10几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各省市和港奥台地区。展出获奖作品205幅,其中特邀名家书画66幅。参加此次活动282人,贵宾36人,媒体16人,工作人员25人,获奖者205人。
本次活动由著名诗人、中华艺术名家、德艺双馨·艺术名家、诗与远方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原霍邱师范学校高级讲师何怀玉老师发起、组织,并担任本次活动的组委会、评委会主任。 参与本次活动的组委会霍邱籍成员4人,分别是何怀玉主任,闵永合、何璧、韩同瑞副主任。获奖作者中,有霍邱县及霍邱籍作者12人,分别是书法特别荣誉金奖马有彬,三等奖赵本善、潘泽忠、张家田、韩凌仕、李耀、田开勇。新诗二等奖夏书阔,三等奖周锦玉、吴众生、汪书胜、孙一喜。媒体人闵永合、韩同瑞、何璧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大别山区是我国著名革命老区之一,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诗人、艺术家们的眼中,大别山已经不再是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标志,而是成为了一种精神文化符号。这对于传承大别山革命精神,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讲好大别山红色故事,进而展现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复兴、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融媒体记者/尹纯/蒋冼呈/责编/韩同瑞)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广视网平台“中广视网”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广视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中广视网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稿邮箱zgszxwz@126.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字第01159号 |食安许可证编号:JY1411303012005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豫ICP备19043509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