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东 | 培养有修养的人

微信截图_20231220124735_副本.png

640.webp.jpg

  余晓东

  教 育 理 念

  尊重与规范并举,赏识与引导并重,为社会培育合格公民。

  教 育 名 言

   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思想有机融合。

  精 彩 回 放

  余晓东,河南省正阳县慎水乡中心学校校长兼正阳四中校长,河南省优秀教师,驻马店市骨干教师、拔尖人才。他以脚踏实地与大胆创新相结合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带领两所落后中学发展为当地优质学校。

  教育无止境,教育者的脚步不会停下。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余晓东认为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更是时代的要求。宋代思想家程颐在《近思录·为学》中说到:“修养之所以引年……皆工夫到这里,则有此应。”余晓东认为,修养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相关精神的要求。就学校教育具体来说,修养是指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或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对是非、善恶有正确的认识,有理想、有情怀,能自理、有担当。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修养问题。传统经典《大学》和《中庸》把“诚意”“正心”“修身”提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余晓东在正阳四中从“认知”“精神”和“行为”等三个层面来系统提高学生的修养。

  教育思考与实践

  认知层面

  知善恶、辨是非、明事理

  确立正确的认识,是培养素质、提高修养的前提。余晓东认为培养有修养的学生,首先在认识层面上,要让学生知善恶、辨是非、明事理。

  怎样才能让学生知善恶、辨是非、明事理呢?余晓东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二是组织积极有效的价值探讨;三是举办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为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余晓东用传统文化元素对正阳四中进行装点、改造。走进正阳四中校园,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慎廉,勤正刚直勇”的人物故事随处可见。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染目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认识。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思想、品格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在不少家庭里,打麻将、玩手机、打游戏,甚至粗言鄙语的现象很普遍,许多学生缺乏鉴别力,甚至还盲目模仿,这是不利他们成长的。针对这些现象,正阳四中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价值方向引导,教育学生认识善恶、美丑、是非等。在主题班会上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全体孩子达成共识。比如在“我与手机”主题班会上,学生展开辩论,指出了手机使用的不少优缺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该如何使用手机,学生很快达成一致:用手机查资料、购物等很方便,同时长时间“刷屏”、打游戏危害健康,更淡化了人际情感交流。不少学生提出使用手机的“正确方法”,有些学生甚至列出“手机使用时间表”。

  为了促进学生通晓事理、明辨是非,余晓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文明礼貌月”活动、大课间“经典诵读”等。其中,大课间“经典诵读”很有特点,孩子们每人手捧《弟子规》,齐声诵读,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天反复诵读,潜移默化中孩子明白了“仁义礼智信”,懂得了为人处世的规范。

  精神层面

  有情怀、善反思、怀理想

  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更需要有理想、有追求,有能自觉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余晓东认为,学生在为学谋事中要戒骄戒躁,持之以恒;在为人处世中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人生发展中要立志高远、有始有终。

  为了让学生有情怀、善反思、有理想,余晓东带领他的团队做了不懈努力:以中外名人成长故事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走向成功须挑战自我,须不计得失荣辱;以“展示课”为载体,展示学生良好的修养,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提升自我、追求理想的动力;以“学生成长档案”为依托,督促孩子不断反思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对于正阳四中的孩子来说,“展示课”是激动人心的,也是充满挑战的。激动的是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的平台,让自己越来越自信,可以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另外,“展示项目”是有难度的,既有的“展示课”是精彩纷呈的,老师和同学的眼光是“挑剔”的,这些因素使“展示课”充满了挑战性。

  “展示课”每周一个主题(比如:人与自然),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文章、故事、图片等信息,“展示课”上或声情并茂地朗读,或妙趣横生地表演,或讲述自己的经历感悟,或分享发人深省的哲理故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内在思想,展示外在形象,教师和同学对展示者加以鼓励,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展示课”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体验和提升,而且是培养其情怀、孕育其理想的重要环节。

  “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行为、思想状况。每人一档,在周日班会结束后,由学生各自记录。“学生成长档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省精神,让学生反省在过去的一周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可取之处,更需反省犯了什么错误,思想上出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克服。每学期家长查阅一次成长档案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使学生的进步越来越快,通过成长反思,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人格更高尚,做事更稳重。

  行为层面

  能自理、善相处、敢担当

  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即让学生基于自身的正确认识自觉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余晓东认为培养有修养的学生,在行为层面上,学生应做到自主管理,与同学朋友友善相处,对社会有责任、敢担当。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余晓东带领全体师生下了一番苦功夫。第一,抓养成教育,让学生把良好的生活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第二,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三,成立以学生会为主体的学生自治管理组织,让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其自理意识与能力。

  在正阳四中的学生宿舍里,被子被叠得“有棱有角”,整齐地摆放在床铺的内侧;鞋子摆放一条线,甚至连牙刷的“队伍”都整齐划一;墙壁、门窗、地面一尘不染……这从侧面折射了正阳四中对学生行为养成的努力与付出。

  每年开学之初,正阳四中都会进行新生军训,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叠军被。教官走后,学生教学生,教师教学生,直至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儿”。学校制订了非常详细的寝室内务制度,要求学生每天起床后都要按要求整理床铺,整理寝室。由学生会负责督查各个寝室的内务制度执行情况,并奖优惩劣。

  为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的能力,余晓东结合学生对《弟子规》的诵读,制定了详细的中小学生行为指导的十三条“必字决”。比如第八条:“出入必省”中有这样的要求:过路环视,最忌争先,遇幼老弱,让路让座,若人问路,温和雅度,问路于人,称谢感恩。按照“必字决”的要求,学生逐步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增强了责任意识,学会了与他人和谐共处。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余晓东还要求学生在家用行动孝敬父母,主动分担家务,在校热心帮助同学,主动承担班级事务等。同时,他还组织了“我和花草交朋友”,“我是校园天使”等校园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

  魏书生说:“要想工作轻松,有一个办法,就是全心全意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培养有修养的人,任重而道远。余晓东在这条道路上不说空话,勤做实事,而且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经过全面思索和反复斟酌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余晓东在正阳四中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的办学特色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领导、专家、同行等多次到校参观考察,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该校学习,学校逐步成为特色鲜明的地方名校。(作者:刘军伟 周书伟 孔军栋)


0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广视网平台“中广视网”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广视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电脑端手机端 地方端

联系我们| 招聘| 网站声明|免责条款| 注册/登录

中广视网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稿邮箱zgszxwz@126.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字第01159号 |食安许可证编号:JY1411303012005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豫ICP备19043509号-1 

中央网信办家广播电视总 | 人民网 新华网

视网 求实网  学习强国 | 中广视网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