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丘壑,花月不异山水;兴寄烟霞,阎浮犹如蓬岛。不识张秋祥其人者,可观其书法,字若其人,不悟其书法者,可赏其丹青,画如其心。秋祥书画,恰似“神龙出渊,风云自异;璞玉为器,瑚琏俱珍。”
张秋祥,字大吉,号鲁夫。1957年生于王羲之故里,与颜真卿家族比肩为邻。地地道道的“书圣”“鲁公”家乡人,乡党王冕曾有诗:洗砚池头树,花开淡墨痕。清晨平野晓霁,傍晚普照夕阳,琅琊古城丰厚地历史积淀、浓郁地艺术氛围开拓了他的视野,丰富着他的想象,幼小的心灵中,一股陶然之气悠然上升,萌芽地艺术冲动不断地寻找着成长的空间。
是甘为人梯的王震东先生发现了秋祥的天赋,给予了精心地呵护和最初地启蒙。而真正带领他步入艺术殿堂、登堂入室的是王小古先生,小古先生经历坎坷,大启大阖,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成才之路,没有捷径,“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在王老师身边,张秋祥不仅见识到的是王先生脱俗入雅、浓妆淡抹的国画技能,而且体味到老师的操守和修养,先生恪守儒家传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态度;致力于培养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之人才的治学标准;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让张秋祥刻骨铭心,受用至今。
艺术之路是探索的过程,是圆梦的过程。当张秋祥对前途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之时,祖国的需要成为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唯一的选择,他光荣的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守边戍国。之后在职业上与艺术行当渐行渐远。然而沉淀于心中美的火花,并没有因此熄灭,他践行着对王老师许下的诺言,不为外撼,不以物移。始终用画笔抒写胸臆,表达情感,歌颂祖国,同时不放过每一个深造机会,他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函授班并圆满结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正当张秋祥长风破浪,砥砺前行之时,他际遇到第二个老师,那就是魏启后先生。魏先生誉满中外,炉火纯青,而且待人和蔼可亲,如果说张秋祥跟随王小古先生学到的是传统,传承经典,弘扬国粹,而跟魏启后先生学到的则是创新,推陈出新,融会贯通。
张秋祥绘画作品的涉猎范围为翎毛花卉,主攻设色牡丹,题材来源他的现实的感受和对事物的理解。艺术是人格的表现。张秋祥平易近人,笔触下没有传统文人那种孤高和冷僻,风格雍容华贵,趣味平淡隽永,与王小古老师相比,绘画远离了背后的那种潜在的台词。与魏启后老师相比,作品缺少了戏谑的寓意。他的作品“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虽有古意,但“不弱怯,不酸冷,不清淡,不单薄,不荒寒”。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不落窠臼,莫辨楮叶,表现出他观察的敏感和手法的细腻。其中既有传统艺术的魅力,又有时代的价值取向,卓尔不群,别有洞天。“石扉藤蔓迷樵路,流水桃花引客来。”(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