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行走在数学教学的路上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为例从希沃制作课件到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教学息息相关,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让我们一线教师做好备课: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学生已有的认识能力和水平,获得本堂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教学策略……在“双减”政策下,信息技术2.0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才能高效的完成,今天笔者从希沃制作课件入手,谈到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2.0。 一、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通过“数”与“形”的结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乘法分配律的产生过程,利用信息技术的设计,把原本抽象的规律变得更加形象:在备课时,采用希沃课件制作,创设长方形的长52厘米,宽38厘米,利用“形状”和“几何”的功能,采用“动画”的“闪烁”强调长方形的周长,得到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52+38)×2=52×2+38×2”长方形的周长展示图和计算过程;两个组合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展示图和计算过程:图形①长方形的长12、宽7,图形②长方形的长8、宽7,利用“形状”的动画“闪烁”功能,强调求图形的面积,运用“动画”中的“动作”——“直线”把图①、②组合成一个大长方形,这样就得到“(12+8)×7=12×7+8×7”的等式。学生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获得“(a+b)×c=a×c+b×c”的乘法分配律。利用希沃各个功能设计的课件,在教学中一一呈现讲授,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考现实生活世界。 二、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一粒糖果,这样的数学像香甜的花一样散发着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我们知道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低,持续注意力短暂,创设直观和形象的情境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我们要创造无限的乐趣可能,激发他们在有效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数学课堂上应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来调遣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信息技术2.0的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十足,能够适应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学生与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各取所长,促进教和学,有效提高课堂活动效率。课堂活动合理利用多媒体,知识难点和复杂性降低。以乘法分配律为例,制作教学课件,课件里的计算过程:“102=100+2”,“32×102=32×(100+2)”,“=32×100+32×2”,通过“动画”制作功能,从“淡入”的出现到“闪烁”的动作强调,最后把“102=100+2”的“淡出”消失,“=3200+64”和“=3264”的“浮现”,生动的形式表现出动态效果,让学生直观地、具体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使用过程。用信息技术2.0制作的课件打破以往需要几十张的PPT,教师的信息技术编辑让课堂的内容一目了然,教学中运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乘法分配律。 三、信息技术培养时间观念 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学环节内容的需求设计一个使用“倒计时”的环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布置此项任务,学生每次真实体会在学习活动中时间流逝的过程,身临其境感受规定的时间内所能做的任务的多少,以此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按时做每一件事,长此以往,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做事上都做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学生。例如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的例题学习后,在学生独立完成习题这个环节,教师采用“倒计时”功能,让学生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完成习题,学生迅速地在课堂本上独自完成练习,与倒计时一起赛跑,都想更快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学生懒散、拖拉地惰性顿时抛在脑后,而争分夺秒地精准把握自己完成习题的时间。 四、利用小视频提升知识领域 在制作课堂小视频中,教师化身成剪辑师,通过选择、整理、剪裁拍摄的镜头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编纂组接,使录制或者选取的视频制作成为完整的教学需求小视频。小视频的录制和剪辑离不开“剪辑师”的使用,利用剪辑师的“录屏”和“编辑”功能。在乘法分配律的课堂教学上,对于“双倍法”的介绍,我自己录制了一段视频: 在13世纪,欧洲人采用“双倍法”计算乘法。 例如,计算46×13的过程是: 46×2=92 46×4=92×2=184 46×8=184×2=368 46×13=46×(8+4+1)=368+184+46=598 在课堂教学最后的环节,播放自己录制的这段“双倍法”视频,再次活跃课堂的活动氛围。 教师在“边学”“边教”中不断为自己的教学之路充电,信息技术2.0成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新教学方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规范地利用这个信息新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成为可能,通过一系列的新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数学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直观、由繁入简……晦涩难懂、复杂的数学问题一目了然地简单化,一线教师永远行走在数学教学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