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张亚洲先生,始于他的书法,后来在参加几次笔会中有幸与亚洲先生谋面。初见亚洲先生,吸引我眼球的是他笑容可掬,彬彬有礼,谈吐儒雅,颇具文人的气息。再后来我一直在关注他,作为一名有思想的书法家,亚洲先生具备了书法文化、技法、悟性、想象力及思变求新考量的全面性。
早就想写写我对亚洲先生书法艺术的读后感,然由于琐事纷杂,一直也没能动笔。但要以我之浅薄来读他,委实有些艰难。这样说并非谦虚,毕竟我只是一光说不炼的书法爱好者,充其量算是一对中国书画艺术有些想法的业余鉴赏者。而亚洲先生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高级教师,文化部全国美术考级监考官,安徽书法家协会会员,阜阳市新世纪书画院名誉院长,阜阳市老年大学行书提高班特聘教师,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我曾在他发的微信上拜读过他写的亚洲传统书法理论的几篇文章,文中对中国传统书法的论述很有见地,读后受益匪浅。
当今的书法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很多作者的行、草书法风貌,大都取径二王,间或有些章草,而明清调类作品几乎不见踪影。这作为一个历史过程,虽说不上什么好,也说不上什么不好,但作为时代特征,似乎风格多样化更好一些。事实上,魏晋书法之风度,不仅仅只有二王,还有郗、谢、庾、卫等多个家族性书法群体。细观亚洲先生的书法作品,不论行书或草书,中锋用得多,侧锋用得巧,就是在同一线条中,有时既有中锋表现,也有侧锋表现,内容丰富多彩。
亚洲先生的书法总是洋溢着火一般的激情,浪漫、豪放、大气,有张力而不张扬。他不仅把激情散发在点画线条中,而且把激情释放在读者的整个视觉空间。首先,他用激情燃烧厚度。作品的厚度取决于线条的厚度,线条的厚度取决于用笔。这种用笔,蔡邕称之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意,然后书之”。孙过庭则细化为“达其性情”(表达作者的个性情绪)和“形其哀乐”(表示作者的感情用事)。亚洲先生在线条厚度一方面用笔深耕,情至锋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个体性格。另一方面于点画的转折处,于上笔收笔之时,于下笔开始之初叠加复笔。这里说的复笔,无疑是一种感情用事。在创作中,亚洲先生运用书法语言演绎下牵引、连带,或虚或实,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的热情、果决、大开大合、直抒胸意,全部都从他的线条、笔墨中洋溢出来,没有什么遮掩,直接站到了读者面前。这也正如亚洲先生所说:“中国传统书法,体现的是性情,也是表达一个人的内在思想、文化、志向和情怀的载体”。是的,人沉浸到书,书便映衬起人。这就是书法。亚洲先生虽年届花甲,但仍临池不辍,其书法艺术强调的是精神的在场和个人对线条、笔墨的体认,有入乎其中的专注,也有出乎其外的率真和放达,他最为成功的那些作品,都能让我们觉得既如此具体、有力,又如此神彩飞扬,当他在这种有与无的平衡中从容行走时,一个艺术家的魅力也尽显无遗。 (王建中) 责编:张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