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习《浙江干部为什么那么拼?》心得体会敢于亮剑 开放包容 务实高效 勇于担当 --学习《浙江干部为什么那么拼?》心得体会
春节后上班“第一课”,没有以往的“团拜”,取而代之的是局党组带领大家学习《浙江干部为什么那么拼?》,可谓别开生面,而又意义深远。 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发人深思,在深思中,又发人深省。为写这篇心得体会,我在网上大量阅读了浙江产业经济、人文底蕴、教育理念,带着问题在对照比较中去思去想。 一、为什么学?我从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方面将两省进行比较,从中寻找答案。 经济:2021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实现GDP收入16346.76亿元,名义增速高达24.65%,河南省GDP收入13306亿元,名义增速15.6%,浙江经济发展在发力,河南省比较稳定。浙江在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商贸物流、产业园、建筑业等多个领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河南稳扛粮食安全的重任,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中转站,正全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从具体指标来看,传统行业、房地产、光纤、机器人等是支柱产业。浙江知名企业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万向集团、海亮集团、娃哈哈、传化集团、银泰集团、吉利集团、奥克斯集团、杭州锦江集团、天能集团、正泰集团、绿城中国控股等,河南知名企业有:万洲国际、中国平煤、河南能源化工、栾川钼业、牧原集团、建业控股、豫光金铅、安阳钢铁、天瑞集团、郑州中瑞实业、万基控股、伊电控股。今天的河南,作为经 济强省,浙江在豫投资企业遍布全省,创办各类企业3万余家,安置直接就业岗位超过500万个,间接就业800余万人。 人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浙江人口约为645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河南省常住人口共9936.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5%。大约300万河南人在浙江工作、生活;在豫浙江籍人士80多万人。经济与人口比,有较大的反差。 文化:浙江,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享有“文化之邦”的盛名。历史上河南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厚重、多元、经典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文化底蕴的不同,造成人们在经济发展中理念上有差异,在待事处世的态度有不同,所谓“江南宜经商,中原宜为官”。 教育:目前,浙江有各级各类学校1.44万所,全日制在校生1005.1万余名,教师69.1万余人,教育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建设“七优享”金名片,打造“浙里优学”,“一校两区”、“学在浙江”的数字化学习、城乡学校的差异系数在0.3以内,这个系数是全国最小的,全省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超过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2.4%,教育普及化水平继续全国领先,基础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实力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河南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机构)5.42万所,教育人口2873.39万人,其中,在校生2689.67万人,教职工183.72万人,教育人口占总人口26.20%,各地市城乡学校的差异系数在0.3~0.65之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01%,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86%,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建设当中。教育上的先进,使得浙江在创新、科研上保有优势,河南经济与人口比差大,在教育的改革上任重道远。 二、学什么?通过阅读文献,我概括出浙江干部四种精神,作为学习的内容与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格局。打造敢于亮剑、树立实干导向、永葆开放包容、诚守勇于担当,或许就是精髓、真经,或许就是“浙江速度”的“金钥匙”。 (一)敢于亮剑的亮剑精神 从“赛马会”吹起的冲锋号,营造出的比学赶超“超燃”氛围,点燃了干部干事激情,推进“心中有数、心中有底、心中有术”干部作风建设,“比起来、干起来、热起来!”,“比实绩晒亮点争先进”,“擂台赛不搞平衡,只讲成绩、只谈比拼”,这样的擂台赛,赛马亮榜,锻造了“硬核”干部,而与干部选拔推荐、个人评先评优、季察年考、年终绩效挂钩,以实绩论英雄,赛出了好马,选出了良将。 “红旗”与“蜗牛”让干部保持这样的状态和作风,围绕项目建设,比进度、比投资、比形象,评选一批“红旗”项目“红旗奖”褒扬激励,确定一批“蜗牛”项目“蜗牛奖”鞭策督促。“红旗”项目,通报表扬;“蜗牛”项目,黄牌警告,整改不力就红牌退场,奖优惩劣的闭环,奖惩分明。 这种敢于亮剑,敢于为过去“任人唯亲、溜须拍马、甩手掌柜”式干部升迁破冰,敢于为过去“随大流、拉天线、无真才、不实学”式干部升迁堵门,把一些“空喊口号、花拳绣腿”人,“从睡梦中震醒!”,用“泼水、点火、加油”鼓励干部敢闯敢拼,强化争的意识,焕发争的斗志,咬定争的目标,拿出争的行动,提高争的本领,壮大争的声势!从而破除思想束缚之“冰”、方法局限之“冰”,思想懈怠之“冰”,“老大难”敢上、“硬骨头”敢啃、“烫山芋”敢碰,“紧起来、干起来、跑起来”,干部们把压力化作动力、把难点干成了亮点,干在实处,善作善成。在赛马、打擂中,浙江干部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铸就了一支支敢于冲锋、敢打硬仗的“铁军”,干部跑起来,发展快起来,这种敢于亮剑、敢于破冰,“岗位奖励我有、能者功者居之”的格局与眼界值得学习。 (二)开放包容的开放精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没有行动上的突围。摒弃旧思想、转变旧观念、调整旧思路,从小视野、小格局中解放出来,破除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以思想破冰引领工作高质量发展。 读罢《浙江领导干部是如何跟企业打交道的?》一文,我深深地感动。浙江干部以“负责思维”为首位,而不是以“避责思维”为优先项,只要有利于发展,就敢于通堵点、激活力,而不是先考虑自己会不会被追责问责。“围墙外的事包办,围墙里的事帮办”、“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为企业提供从注册到注销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务。 从“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向纵深,到56件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实现“一件事”全流程办理;从政府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到“浙里办”“浙政钉”“浙里督”迭代升级,浙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亲清在线”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温暖当日达,一端向所有企业开放连接,另一端向所有与企业相关的服务部门开放连接,该平台系统不需要企业提供任何数据,只是为企业开放一个服务互动的端口,实现惠企政策的线上当日精准、高效直达兑付。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发展中的问题,面上是营商环境,根子还是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该办的事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想办法办,决不能放;需要合办的事协作办,决不能推。“政府寓监管于服务中,只要不踩红线、底线,决不一罚了之、一停了之,甚至一关了之”,值得学习。 围绕投资关键环节,设立项目投资高速服务区、中介超市联合体等,实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打造高效服务平台, “一花引来百花开”,形成产业集群。 保持经济旺盛活力和创造力的根源是发展的包容性。浙江每年用工1000多万人,河南占比第二,河南籍员工很多人都是骨干或者从事关键岗位工作。“店小二”精神的实质就是服务意识。放宽一般性教育建筑标准等行政许可限制,企业办公园区建“嵌入式”幼儿园,企业有呼,政府必应,“为企业服务,为人才服务”,“服务好就好在恰到好处”。利企便民,贴心细致的服务是全产业链条和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比优惠政策、土地资源供给等更凸显独特、持久的竞争优势。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浙江干部真正当好了“店小二”。 (三)务实高效的务干精神 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走在前列,就要干在实处。必须善待市场主体,必须以发展眼光对待新生事物,必须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强烈的目标导向,强烈的问题导向,强烈的现场意识,一竿子插到底的“穿透式工作法”、“起步就奔跑,开局就争先”、“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干就干成,干就干好”“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做三成功”“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瞄准标兵、对标先进,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唯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实干是最嘹亮的旋律。敢立首位标杆,勇扛首位担当,与强者比、向高处攀、拼字当先、抢字当头,干部干部,关键在干,干部存在的价值就是解决问题,决不能让干部自身成为问题。 “务实高效,小会多、大会少,短会多、长会少”、“直奔主题,不穿靴戴帽,一切奔着解决问题去”。不精于话术、不迷恋套路,没有空话套话,吹糠见米,刀下见菜,一个“实”字,概括了一切。 (四)勇于担当的担当精神 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干部是和企业一起成长的。最大的担当是制度的担当,各级有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为担当者担当。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作为先发地区,经济发达程度领先全国,“走在前列不是自动附属于‘浙江牌’干部的标识,而是干出来、苦出来的徽章。一旦心态上有松懈、行动上有迟缓,就可能落在后面”,“竞争态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加速奔跑,才能实现持续领跑”,浙江始终保持对发展的敏锐性和警觉性。 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必然会触碰到很多问题,面临很多风险。为了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浙江旗帜鲜明提出“为担当者担当”。 201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容错机制,2019年底,浙江又进一步出台促进“两个担当”良性互动的意见,七大机制、20条举措,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针对重点改革事项出台专项容错纠错办法,以清单形式明确容错纠错的具体适用情形、政策边界和认定标准,“改革任务落在哪里,容错机制就立即配套到哪里”,“及时澄清问题,支持干部干事创业”,“狮子型”干部和一线带头人、实干家优先纳入澄清范围,“谁为事业担当,组织就为谁担当”,“绝不让‘领头羊’当‘替罪羊’”。体现了“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的鲜明态度,树立了“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允许干事出差错、但不允许不干事”的导向,避免了“干多错多、不干不错”的错误导向,有效保护了干部“辛苦不心苦,流汗不流泪,压力不压抑,干事不出事”。 正是这样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误者、保护干事者的导向和氛围,干有所值、干有所得、干有所获,锻造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凝聚起新时代浙江发展的强大动力。 浙江的干部,理念强在哪?作风好在哪?值得深思。 三、怎么学?时值“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我个人觉得就在观念能力作风做真章。 当下的河南,“天时”“地利”都已具备,迎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定位明显提升,赶超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窗口。但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省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大省情,“标兵渐远,追兵逼近”,诸多政策红利、政策支持、区位条件,如果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再多的优势也会变成平庸,再多的机遇也会错失,而塑造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关键在干部,落实在作风。这方面,我觉得在安徽“新春第一会”——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上,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直指“不作为、不担当、不进取、不务实、不守信、不知止”的“六个不”,可谓切中肯綮,打到靶点上,聚焦病灶、猛药去疴的方法上值得效仿。 在作风上:把作风建设作为统揽当前各项工作的一个“牛鼻子”,亮明标尺,用新的手法、步法、打法,快速提升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改变原来“天桥把式”、“击鼓传花”、“推绕拖”“坐等靠”观念,抓住发展机遇,牢控发展主动,放大眼界格局,摈弃空口白话纸上文章,“慢不起,等不得,坐不住”,强化作风建设,在广大干部中凝聚起一股精气神,形成有想干事的信念、能干事的思路、干成事的本领。 在观念上:“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要旗帜鲜明地向不担当作为者“亮剑”,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对勇挑重担、实绩突出的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做到让吃苦者“吃香”,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有市场。把每一名干部都要状态提起来、标杆立起来、劲头鼓起来、本领强起来、作风实起来,做一名实干的行动派! 在能力上:“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服务企业的工作做在企业最关键、最急迫、最要紧的地方和时候,真正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企业家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看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效果,而不是口号喊得有多响亮,说得有多漂亮。能力从哪里来,从学习中学来、在工作实干实践中来,多干事,让结果说话。 在制度上:不得不说,一些作风之弊,问题在下,根子实在上,表现在人,关键却是机制。要想干部不做“旁观者”,争做“行动派”,必须在机制上做好“后勤保障”。突出“实”字,“务实高效,小会多、大会少,短会多、长会少”、“直奔主题,不穿靴戴帽,一切奔着解决问题去”。不精于话术、不迷恋套路,没有空话套话,吹糠见米,刀下见菜,浙江式“实”值得效仿。 开了多少次会、发了几个文,不切实际地要求所谓全程留痕,那就会逼得下面穷于应付、甚至弄虚作假。既要也要,科学考评、兑现奖惩,解决问题、形成长效,严肃问责、容错纠错,正面宣传、反面警示。 四、见贤思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工作“十问” 1、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了么? 2、工作尽心竭力了么 3、“亲”“清”分了么 4、为民办事真心真情了么 5、工作打到靶点上了么 6、爱惜羽毛迎难而上了么 7、坐等靠躺平了么 8、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了么 9、时不我待紧前谋划了么 10、干出业绩争创一流了么
声明:数据来源为网上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