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医师执业安全与法律保障建设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0年1月5日上午,“医师执业安全与法律保障制度建设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蓟门桥校区成功举行。此次座谈会由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组织召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凌锋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刘佰运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梁建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振教授等医学界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长吴宏耀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刘革新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翟宏丽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杜春鹏副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朱桐辉副教授、天霜律师事务所万欣律师等法学界代表,以及中华慈善总会宇泽慈心项目发起人、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副理事长安国俊教授、中华保险责任险部总经理助理李晓梅女士、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处长高佳同志、中科院杭州院数据固化总工周跃同志、北京电视台张威、北京电视台孙翔、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志愿者王慧婷、中华慈善总会宇泽慈心项目志愿者卿前鹏等社会公益人士,以及《人民法治》杂志社总编辑助理张慧超主任、《财经杂志》黄姝静记者等新闻媒体代表出席了座谈会。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常保国教授到场向与会的医学界代表表示感谢! 此次座谈会以“医师执业安全与法律保障制度建设”为主题,试图从立法、执法层面,为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建言献策。 座谈会由吴宏耀教授主持。会议伊始,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教授通过电话向与会嘉宾致以问候,并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为更好地保障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建言献策。之后,安国俊教授介绍了此次座谈会的背景及其意义、杜春鹏副教授代表会议组织方致欢迎辞。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医师执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保障医师执业安全的重大社会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保障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保障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是一个事关社会公众利益的大问题。如果医务人员没有一个安全的执业环境、如果医生不能安安心心地问诊看病,最终受害的不是医师,而是每一个求医问药的患者。因此,必须从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医疗卫生人员享有安全的执业环境。 在我国,关于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问题,法律法规已经确立了一些初步的法律规则。但是,伤医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与执法不严、医患沟通机制不畅通、医疗纠纷救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有关。因此,与会专家建议,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执业安全的法律保障制度: 一、建立快速出警机制、避免医患矛盾升级。有专家建议,应当立足现行法律规定,强化警察的及时、科学、快捷干预,尽可能在医患冲突刚刚萌芽的时候,就予以有效化解。同时,有专家建议实现门急诊监控全覆盖,增设门急诊一键报警按钮。 二、建立健全预防机制,降低医师执业风险。事前预防远比事后救济意义更大。因此,有专家建议,可以参照《反家庭暴力法》,在医疗领域引入人身保护令制度。即,当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实施身体暴力,或者采取侮辱谩骂、以暴力相威胁等方式严重干扰治疗活动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申请人身保护令的方式,以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也有专家建议,对于曾经暴力伤害医护人员、侮辱谩骂医护人员或是以暴力相威胁的人员,可以纳入征信制度,予以必要的警诫。 也有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建立分级安保制度,对于最容易诱发医患纠纷的区域,如急诊室、门诊区域,设置必要的安检措施和安保人员,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公共媒体应对伤医恶性事件进行深入客观报道,加大对事件严肃处理的关注,对暴力伤医者形成潜在的震慑力。同时,建议在候诊区、就诊区张贴相关法律法规,为营造安全稳定的医疗秩序奠定基础。 三、强化医院责任、畅通医患矛盾的疏解机制。对于可能出现的医患冲突,医院应当通过有效途径和措施,及时介入,对患者家属进行疏导、及时化解矛盾,而不是任由矛盾积累、恶化。 四、对于医疗纠纷,应当依法快速解决,避免矛盾恶化。可以考虑将医疗纠纷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由国家提供专业的律师代理案件、参与调解、提供法律咨询,从而及时化解矛盾。同时,可以考虑吸收律师作为医药专业委员会成员,为医师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意见。 五、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从根本上完善公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2019年12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52.72%的医师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我们要知道,每减少1个医生,中国就有400人得不到基础医疗。对救死扶伤者挥刀,触犯法治社会底线,这是对生命的亵渎,必须依法从重从快严惩。 每一位医生带着满腔的热血进入医疗界,都满怀治病救人的梦想与责任。施救者的医生如果生命得不到保障,谁还有信心有勇气承担这份责任?只有呵护医者仁心,守护更多年轻人救死扶伤的梦想,才能避免“老无所医”的悲剧出现,这是关乎全社会老百姓健康平安生活的大计。 安国俊教授认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则需要全社会从行动上真正尊重医务人员,多关心和理解医生。需要完善的不仅仅是法律,还有根本的教育以及人生追求的价值。 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之心,依法治国,以德报德,珍惜生命,珍惜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事先的防范要远超过事后的惩戒,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完善,更需要呼唤善行教育,呼唤这个世界多些关爱,多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让医生可以安全出诊,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从国家层面积极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各方努力持续推进,让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有制度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