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

人员查询

|
|
ZHONG  GUANG  SHI  WANG
文章
  • 文章
搜索
中广视网
更多
  • 回顾2024 坚守初心  启航2025

    回顾2024 坚守初心 启航2025

    12月31日,长春铁路运输法院立案庭召开庭务会议,落实吉林省法院关于2025年立案工作要求。副院长李长清参加会议,对立案庭 2024 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对 

  • 务实就是不争虚名

    务实就是不争虚名

    虚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虚无的名声,和实际声誉不相匹配”。而就工作而言,务实则是讲究实际、致力于实在的实事。务实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民族精神。“务实就是

  • 宛城区汉冶街道:开展“快乐健身操 幸福享

    宛城区汉冶街道:开展“快乐健身操 幸福享

    为进一步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丰富辖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积极展示健康、向上的社区精神面貌,创造良好的社区健身氛围。近日,汉冶街道蓝天社区邀请辖区老年

  • 学条例  效榜样  风清气正迎元旦——长

    学条例 效榜样 风清气正迎元旦——长

    近日,长春铁路运输法院第二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紧密围绕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先进事迹和元旦廉洁教育等内容展开,进一步提升党

  • 打破地域限制,提升立案满意度

    打破地域限制,提升立案满意度

    长春铁路运输法院积极探索跨域诉讼服务模式,致力于打破立案的地域限制,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千里之外诉讼”在“家门口实现”,彻底为当事人打通诉讼

  • 宛城区汉冶街道:召开2024年冬季无偿献

    宛城区汉冶街道:召开2024年冬季无偿献

    为确保全区临床医疗急救用血的需要和安全,12月18日下午,宛城区汉冶街道办事处组织召开2024年冬季无偿献血工作动员会,传达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并对具体任务进

  • 南阳市宛城区:科技支撑农业强区建设

    南阳市宛城区:科技支撑农业强区建设

    笔者12月16日了解到,南阳市宛城区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兴农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多次获得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 要树立正确的“实干、实践、实绩”观

    要树立正确的“实干、实践、实绩”观

    “实干”干不到点子上去,“实践”就会脱离要义与初衷,现实中,不乏追求政绩者,甚至“一味”为了政绩而追求“政绩”。显然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应亟待解决。“实干”,不仅

  • 北新融建公司巫山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北新融建公司巫山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北新融建公司巫山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点发力加快项目建设巫山讯(通讯员 杨真 )冬日暖阳高照,项目攻坚正酣。近日,由北新融建公司承建的巫山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

  • 经济问题不解决,您有胆量乱赚、乱花“手中

    媒体报料:太原一县拿千万惠民工程资金装修政府办公楼、建雕塑、买景观石、造仿真椰子树,其资金量高达1305万元。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项目,使用进口石材拼花、手

详细内容

核心素养的中国立场 | 21世纪中国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

在核心素养问题上,中国必须有以“我”为主的主体性表达,核心素养的“中国立场”不能缺失更不能丧失,要凸显中国核心素养研究与政策的主体意识。

(一)核心素养框架要反映国家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需要,要促进中国国民素质提升

要跳出教育看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放在中国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思考其必要性与可能性。把核心素养与国家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全球化时代的国民性改造等重要话题贯通思考。不能只从教育的视角看核心素养,要看到核心素养所具有的深刻的社会内涵与社会价值。

中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不能脱离全球化背景而孤立实现现代化,同时,中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国内环境与国际上的发达经济体不尽相同。

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旨性要求。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在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的问题。

中国要建立真正的现代国家,实现真正的国家现代化,必须以人的现代化为基础。现代化学者英克尔斯和史密斯指出:“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基本的因素是个人,除非国民是现代的,否则一个国家就不是现代的。在任何情况下,除非在经济以及各种机构工作的人民具有某种程度的现代性,否则我们怀疑这个国家的经济会有高的生产力,或者它的政治与行政机构会很有效率。”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培养具有民主法治精神、科学理性精神、自主乐观、进取创新的现代人。衡量中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根本尺度,是看所培养的人是否是现代人,是否具有现代的精神气质。教育现代化的最后归宿或者根本目标是人的现代化。

经过国际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在借鉴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强调“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信息素养”这六种核心素养。它们是中国21世纪现代人素养的清单,为国民素质提升、国民性改造指明了基本方向;是中国学生亟待发展的重点素质,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优先选项,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确定了战略重点。

这一清单看上去与发达经济体(包括经合组织、欧盟、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清单非常相似,这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各国对于国民核心素养的共性要求;同时,它也反映了关于国民核心素养的中国立场与本土要求。

第一,这一清单的确反映了21世纪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并不是跟在发达经济体后面亦步亦趋,而是针对中国国家发展、国民素质、教育目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例如,即便有些核心素养如“创新能力”与发达经济体完全一样,但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创新人才严重匮乏,因此对于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因为种种障碍的存在更为艰巨,这些与发达经济体显然不同。

第二,这一清单没有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自我矮化、降低要求,缩减中国国民核心素养的内容范围,降低某种核心素养的程度要求,而是站在国际核心素养研究、实践与政策的制高点上立足长远,进行顶层设计,对自身提出高期待、严要求,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国际视野,有助于缩小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核心素养差距。

因此,我们赋予上述核心素养重要历史使命与社会价值。可以说,核心素养是21世纪中国公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核心素养的中国立场是正视自身问题、具有国际视野的立场,更是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立场。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要充分反映创新、理性、民主、合作、自主等现代精神,要充分回应21世纪对于中国国民素质(包括学生素质)的严峻挑战

针对六个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阐释,可以看出核心素养与21世纪、与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第一,创新能力。它是创新精神的外在行为表现,具体要求是:能突破常规,提出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方案;能与他人有效交流自己的新想法;能自己或与他人一起分析、评估、修正新想法;尝试以新的方式做事,把有创意的想法付诸行动,并对于改进实践做出实际贡献;鼓励和支持创新,理解创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善于从失误和错误中自我学习,能够为他人创新提供支持条件。

◆第二,批判性思维。它是科学精神、理性精神的外在行为表现,具体要求是:能在复杂、模糊的情境中,识别、界定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有效辨识、评估、比较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已有知识和信息的合理性程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与方案,并通过调研获取证据和数据,在此基础上不断质疑和修正原有设想,审慎得出结论、做出决策,运用择优方案解决问题;适当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进行有效率的思考,能把握整体各部分进行系统思维;批判性地反思学习、工作的流程,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并持续改进。简言之,批判性思维是运用科学方法、理性思维,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素养,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级思维素养。

◆第三,公民素养。它是民主精神、法治精神的外在行为表现,具体要求是: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投身公共服务工作,履行公民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能力,建设性地参与到各种层次的民主决策和选举活动中去;学习和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依法维护自己与他人的权利;认同国民身份,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大国公民的责任感与包容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层面的公共事务,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交流,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公民。

◆第四,合作与交流素养。它是合作精神的外在行为表现,具体要求是:能够运用口头、书面和其他方式(如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聆听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换位思考,尊重、包容他人(本国或者他国)思想观点和价值观的多样性,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绪;善于进行团队合作,个人在团队工作中有效率、重质量,并通过创新性的想法和行为发挥引领作用;能有效化解冲突与矛盾,能够识别分歧,对问题进行优先性排序,必要时通过协商或者妥协求同存异、建立互信,富有建设性地协作实现共识性目标;能够及时交流合作进展,分析经验教训及目标达成度,协商制定今后的改进措施。

◆第五,自主发展素养。它是主体性(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外在行为表现,具体要求是:自尊自信,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命由我不由天;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外部的机遇与挑战,积极预测,抓住机遇,确定未来目标,制订个人规划和计划;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能适应不同的角色和工作,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负责任地做出决策,及时调整个人目标、规划和计划;具有主动性,能做好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有效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有自制力和意志力,为达成重要目标付出努力,坚持不懈;能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持续提升个人素养,创造性地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第六,信息素养,也称数字化素养。它是信息化时代技术素养的集中体现,总体要求是:能使用信息社会中的多种媒体和技术,促进问题解决、合作交流、自主发展,改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具体行为要求是:能高效地获取和存储信息,能合理地、批判性地甄别信息,能够负责任地管理信息与交流信息,能恰当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能有效利用科技手段,选择恰当的媒体工具,创作媒体作品。严格来讲,信息素养是交流素养的一个方面,属于21世纪信息化社会交流素养的特殊要求。

上述核心素养清单,是创新、理性、民主、合作、自主等精神的外显行为表现,是针对中国国民素质的短板和大中小学学生素质的短板提出来的,反映了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21世纪中国人的现代化、国民性改造的内在要求。核心素养的六个要点,既体现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也体现了公民个体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强化和升级转型,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点更突出、焦点更集中的教育目标,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政府和学校的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

(三)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国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核心素养在数量上越少越好,不是多多益善。核心素养可以进一步聚焦。

美国的核心素养分为三类11项。第一类是“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第二类是“信息、媒体与技术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通讯技术素养;第三类是“生活与职业素养”,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力和责任感。根据重要性的不同,这11项核心素养又被聚焦为四项: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这四项素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21世纪素养,被美国人称为21世纪“超级素养”。

借鉴这种思路,我们可以把前文所列的六种核心素养聚焦为两种,即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是智慧(智商)的集中体现,意味着“聪明的脑”,合作能力是情商的集中体现,意味着“温暖的心”。另外,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具有很强的统领、概括作用,在逻辑上,可以把其他四种素养统摄在内。例如,合作能力可以把公民素养、交流能力、自我发展素养中的自我管理等素养统帅起来,因为一个合作能力强的人,公民素养不会差,交流能力(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即信息素养)不会差,自我管理能力也不会差。

在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或者说“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原因有三。

◆其一,从理论逻辑上看,从人的发展方面看,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可以把批判性思维、自主发展素养覆盖起来,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能力内在地把批判性思维包含在内,创新能力强是主体性(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强的集中体现,创新能力强的人,其自主性亦强。创新能力甚至可以把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素养统摄起来,因为创新特别是重要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充分交流、互相启发碰撞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才能达成,个体单打独斗很难完成创新。简言之,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最集中体现和巅峰表现。

◆其二,从国家发展方面看,培养创新能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需要,是国家发展新理念的要求。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个发展新理念,把“创新发展”排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培养创新能力是最大的政治,是对创新发展新理念的最直接、最深刻的回应。

◆其三,从教育发展方面看,培养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国教育目标转型升级的关键表现,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选择。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当前,中国教育工作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需要由“以培养应试技能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上来。这一工作重心的转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在教育领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和关联效应,会拉动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的整体改革,会引发中国教育发展方式的系统变革。

总之,创新能力是人作为有理性、能思维的动物的本质体现,是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工作重心,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使命。

(《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褚宏启文)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在线留言
人员查询
中广视网版权所有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投稿邮箱zgszxwz@126.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1159号
|
|
|
|
|
|
|
|
|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600267267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