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福泉中学校长罗绍良 | 让每个生命幸福成长

微信截图_20231220124735_副本.png

1.jpg

教育理念

让每个生命幸福成长

教育名言

◆尊重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精彩回放

罗绍良,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贵州省特级教师,现任贵州省福泉中学校长,贵州省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贵州省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教育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核心编写成员,贵州省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评审专家组成员。曾参与完成多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受邀到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黔南师范学院等省内外大学承担培训任务。曾获贵州省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州政治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全国创建绿色学校优秀教师、全国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贵州省级优秀班主任、贵州省中继教优秀辅导教师、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贵州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贵州省继续教育优秀培训者等荣誉称号。

教育思考与实践

福泉中学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学校成立于1937年,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创办,至今有着近80年的办学历史。作为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办学旧址之一,学校曾培养出11位院士和两位“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辉煌业绩。

2015年,罗绍良被任命为福泉中学校长。他认为,教育应该是通向幸福的桥梁,是在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幸福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他提出的幸福教育的理念,即通过教育树立一种幸福观,将理想的教育归结为通向幸福的教育,以培育人的幸福情感为内涵,构建人能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教育。给教师一份幸福的生活,给学生一个幸福的人生。

罗绍良说,教育要以生活为目的,以生活的幸福为目的,是一种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幸福的统一。教育也许做不到完美,但必须要有勇气追求和创造教育的至善至美,用一种幸福的教育观完善教育。教育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是自身得到发展,生活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感受幸福的过程。

基于对幸福和教育的理解,罗绍良通过实施人才多元化、教学分层化和课程校本化,将学校建设成“学习乐园”“生活花园”“书香校园”“智慧校园”“成长家园”五位一体的“五福校园”,把学校建成“最适合学生读书的地方”和“一座堆满故事的校园”,努力通过教育为每一位学生和教师铺垫幸福人生。

人才多元化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等不同,不同的人会存在着一定的智能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在人才观上,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慧的,但聪慧的范畴和程度会呈现出差异。罗绍良认为,学生的差异性不应成为教育的负担,恰是教育的可贵之处。基于教育的差异性,需要改变同一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看待学生,正确地引导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幸福成长。

定位全新教学观。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自己。

改变教学目标观。在教育目标上,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地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力争给每个学生都铺一座桥,“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

重塑教学行为观。在教学行为上,教师教学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比如,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人际智能;在教学环节上重视反思环节,培养内省智能;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多元发展更加清晰。

教学分层化

罗绍良说,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追求平等不能不管学生的差异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要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

学校实行的“三分三精”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的理念(即分层设班,分类指导,分级达标;精确定位,精心设计,精准教学),于2016年在英语、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初步探索,力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同时找到适合学校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通过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及分层考核,通过科学精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首先,教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预估在各层级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在实际施教中做到更加有的放矢,不仅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第三,通过有效组织各层级学生的教学,灵活安排不同的教学策略,既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发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更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课程校本化

在罗绍良的带领下,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设计及组织实施。遵循学校为本、学生优先、合作互补和集体审议的原则,根据制定和自愿相结合的办法,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教师队伍”,承担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课程开发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与条件,突出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力求展现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师资教学特长。

通过课程改编,对国内国外一些课程的引进进行本土化改造,从而更好地适应了本校学生实际;课程整合,以跨越不同学习领域或学科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开发相关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如“桥文化”课程,就统整了物理、数学、语文、美术、政治、历史等课程;课程新编,对全新的课程进行单元开发,如编写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教材,包括地方史、地方历史名人、地方人文景观、地方语言婚俗文化课程等;课程拓展,注重深度开发,拓宽课程的范围,延伸课程的内涵。

目前,学校有桥文化课程、三丰太极文化课程、书法、桥韵等30余门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七大显性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桥文化课程、西南交通大学抗战纪念课程、社团活动课程、三丰太极课程、五圣讲坛、书法艺术)和“十大隐性课程”(惠泉湖、茅以升广场、五圣园、扬华园、德馨园、香樟园、杨梅园、百花园、桂花大道、樱花大道)。数十门由福中师生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仅凝聚着师生共同的智慧和汗水,也让全校师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幸福的人。”罗绍良一直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知识的丰富、智力的成长、情感的浸润、意志的砥砺、人格的完善、心灵的圆满,进而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幸福;一所好的学校,更应该让每一朵花都开放,每一根枝条都有自己的伸展方式,教师要快乐的教,学生要快乐的学,让教育成为人生通向幸福的桥梁。

(撰稿:孟鹏)


0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广视网平台“中广视网”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广视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电脑端手机端 地方端

联系我们| 招聘| 网站声明|免责条款| 注册/登录

中广视网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稿邮箱zgszxwz@126.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字第01159号 |食安许可证编号:JY1411303012005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豫ICP备19043509号-1 

中央网信办家广播电视总 | 人民网 新华网

视网 求实网  学习强国 | 中广视网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