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启示

微信截图_20231220124735_副本.png

迄今为止,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教育体系被认为是在理念和实践上最完满体现通识教育精神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百年的探索与发展,哈佛大学当今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对本科人才进行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成为代表全球大学通识教育指导思想及对大学生知识、技能、价值观、责任进行全面培养的典范。

一、哈佛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的演变

1.“通识教育”理念的提出

二战期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JamesBryantConant)首次明确提出“通识教育”的概念。科南特在主导哈佛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时,将改革目标定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为此,哈佛大学设计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类并行的课程体系,在毕业所需的16门课程当中必须包含6门通识教育课程,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个领域中,每个领域必须至少修习一门基础课程、一门高阶或者跨学科课程。

2.推出以“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通识教育改革

上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提出以“核心课程”为基础的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将人文、社会、自然三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区分为文学与艺术、历史研究、社会分析与推理、自然科学、外国文化五大领域的“核心课程”。2002年哈佛大学再次启动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改革,2009年正式推行“核心课程”,将人类所有学科领域归于人文、逻辑推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4类学科。

在上述4类学科下面又设置了8个领域的通识课程,分别是:审美与诠释性理解、文化与信仰、经验推理与数理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世界科学、世界中的诸社会、世界中的美国。

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设定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贯穿大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习生涯,除了要完成最大范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训练基本学术能力这两大任务之外,也照顾到了发掘、培养并逐步引导学生的兴趣向某一特定专业领域深入的需要,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涉足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具有以下特点:

1.通识核心课程的管理与教学要求

以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通识教育是哈佛大学整个本科生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专门的管理机构即“哈佛学院”来统筹全校的通识教育师资力量和教学计划。核心课程的授课任务往往都是由各个专业院所的优秀教师,甚至要求教授来承担。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应该是有益处的、吸引人的、生动活泼的,且并不因其作为跨专业课程而降低专业水准。很多核心课程既可以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也可以作为专业课程。

2.“通识教育”的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学生应当理解如何才能得到知识,如何把知识应用到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学生应当接触其他文化和其他历史时期,使他们能更好地判定和理解他们自己在当今世界的经验;应当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让他们严谨地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根据客观现实来判断各种可选择的伦理思想和实践的诸多可能性;通过研究诸多学科领域之中的任一课题,培养理解和评估该领域知识所必不可少的严谨的识别力,掌握定量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特定工具,刺激并培育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解决不同领域问题而获得的分析能力必须具有持久的价值,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能力、有意愿、有责任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经验

1.通识教育的教育哲学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有其深远的哲学基础。在其历次通识教育研究报告当中,都会首先从世界观、教育观来阐述大学育人的教育哲学,认为大学的基本责任就在于通过通识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教养的人,为此培育其必备的基本而全面的学识、理智能力以及思辨方法,引导学生寻求并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为此,通识教育就是要通过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教会学生能够从专业和理性的角度,分析不同方法具有的不同价值,学会应用不同方法解决各种问题。

2.坚持从校级层面实施通识教育

为了保证通识教育能够有效实施并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哈佛大学一直坚持由校方总揽对于通识教育理念及其课程设置的调研、设计,在校级层面成立专门委员会总体推进通识教育,而这在西方著名大学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惯例,不如此则无法有效推行通识教育并最终落实大学的人才培养任务。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识教育虽然不是专业教育,但是广博的知识如同专业知识一样也需要放在科学结构内,通过专业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入其有序、完整的知识系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推行不应削弱专业培养,而要借通识教育提升专业教育水准,在减少毕业所需学分总量的基础上提高培养质量;制订通识与专业相互补充的本科课程目录体系,真正做到课程设置打通院系、专业,为学生提供全面、自由、多元的课程修习机会。

四、对国内大学发展通识教育的启示

首先,应由各学科专业、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共同组成委员会,对校内本科学科分布、课程现状进行调研,按照我国高教法规、政策以及国际化水准来设计符合我国大学办学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实施方案。

其次,推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应与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统筹安排,既不因通识教育削弱专业培养,又能借通识教育提升专业教育水准,打通各院系、专业的课程设置,制订囊括所有学科的通识课程目录,真正为学生提供全面、自由、多元的课程修习机会,在减少毕业所需学分总量的基础上提高培养质量。

再次,借推行通识教育推进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形式与培养方式。建立助教制度,将本科通识课程的辅导课纳入研究生和新进教师培养环节,加强课余辅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在国内高校推行通识教育,不是在现有学科院系框架下另起炉灶增加课程数量和学分负担,而是真正做到本科生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依据兴趣发展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在知识领域上全面涉猎,在智力水平上全面训练,形成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认知能力与价值观,同时具备宽容、理性的人生态度与社会交往素养。


0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广视网平台“中广视网”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广视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电脑端手机端 地方端

联系我们| 招聘| 网站声明|免责条款| 注册/登录

中广视网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稿邮箱zgszxwz@126.com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字第01159号 |食安许可证编号:JY1411303012005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豫ICP备19043509号-1 

中央网信办家广播电视总 | 人民网 新华网

视网 求实网  学习强国 | 中广视网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商联网